开云平台-猛龙主帅:球队正面对阵容变动,要保持稳定

开云体育 阅读:17 2025-10-20 02:25:02 评论:0

  (原标题:历史上,这个家族依靠什么能出59个宰相和59个大将军?)

  山西裴柏村被世界誉为“中国名人第一村”。该村位于山西涑水河畔的闻喜县内,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间,曾出了59位宰相,还走出59位大将军,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

  谁给人类留下历史文化遗产,谁便永恒。曾兴隆辉煌两千余年的裴氏家族,如东逝之水,已成烟云,但裴氏家族创造的独特的“裴氏文化人才奇观”,为中国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裴柏树,这个小小的村子,不但是裴姓的发源地,也是声名远扬的“中华第一宰相村”。当年的裴柏村,周围的土岭上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柏树,是个风水宝地,裴氏就是在这里生生不息延续至今,而裴姓和柏树的结合,就有了“装柏村”的村名。

  如今的裴柏村与古时候相比,自然环境没有多少改变,所幸的是,新拓宽的大运二级公路从裴柏村西边擦肩而过裴氏后裔不失时机而又理直气壮地在村口路边树起了一块“中华宰相村”的石碑,因此,古老的裴柏村虽然寂寞、但并不苍凉。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间,这个不起眼的村子,竟了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

猛龙主帅:球队正面对阵容变动,要保持稳定

  “天下无二裴”,这话不是裴氏家人的自夸,而是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对裴氏家族的评价。这几个字不光被写在墙上,还刻成了石碑,立在裴晋公祠大门右首。仔细品味这句话的含义,一则是说天下裴姓都出自山西闻喜一系;二是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姓氏能出其右。

  裴柏村阴阳交合,占尽地理,成为风水之主。也许正应了相学家、风水先生的“预言”:大约在三千年前的周孝王时,裴柏的人才开始往西走,汉唐以来,终于走出了裴秀、裴寂、裴炎、裴度为代表的五十九位宰相、五十九位将军,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吏更是多达三千余人,裴氏大家族成为河东大地上蔚为大观的名门望族。

  裴晋公祠当年叫裴公祠,即裴家祠堂,始建于唐贞观五年(629年),因裴度封晋国公,改名晋公祠。据说当年的裴公祠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有三进大院,是一座构建宏伟的宫殿式建筑,有山门、仪门、献殿、正殿。明嘉靖二年重修过。可惜一部分建筑毁于1947年的战乱。使裴家祠堂真正遭受灭顶之灾的是1958年大跃进,那一年,裴家祠堂里,无数珍贵碑刻被用去建房、修水库,无数精美的木雕被拆去烧毁,千年名祠就这样毁于一旦。好在浩繁的史籍和洋洋大观的《裴氏世谱》记载着裴氏的荣耀,好在裴氏家族中无数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不容埋没。

  裴氏碑廊院子西南角有一个极不起眼的小门,门内藏着历代与裴氏有关的瑰宝。打开门,里面是个小院,赤裸的古藤在初春的寒风中抖动,几棵国槐还没有吐出新叶,只有几棵苍翠的松柏点缀其间,绐院子的苍凉增加了几分凝重。院子里惟一的建筑便是面阔三间的裴晋公祠。与我见过的其他祠堂相比,裴晋公祠显然简陋了一些,正面无墙,看上去吏像个碑廊。但檐下牌匾上分明写着几个苍劲的大字:裴晋公祠。

  这里是原裴家祠堂的旧址,原来裴家祠堂内的牌位座像还有一部分尚存,现在作为文物保存在县博物馆内,这里保存的是更有价值的稀世珍品——碑刻。祠堂内外碑石林立,一通通黑里泛青,高大劲挺,似乎向人们昭示着裴家往昔不凡的岁月。正面的一通叫《裴鸿碑》,刻于北周天和三年,至今已有1420余年的历史。碑文上半部由于风化剥蚀,字迹几乎已成麻点,好在下半部多年埋在土中,字迹清晰可见。这是馆中现存最早最珍贵的碑刻。此碑的价值在于其书法,刚劲有力的魏书令每一个真正的书法爱好者趋之若鹜,因而,这也是一通在全国书法界大名鼎鼎的碑刻。

猛龙主帅:球队正面对阵容变动,要保持稳定

  最尊贵的是《裴光庭神道碑》,碑身为方形,额已失,是文学家、一代名相张九龄撰文,唐玄宗李隆基亲为书写的御碑,共64字,行书,字体俊美,用笔豪放,充分展现了一代风流皇帝的才学。

  最有影响名声最大的该是祠堂右方的《平淮西碑》,此碑所以名气大,一是由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撰文,二是由于政治斗争给此碑带来的一波三折,从此碑的故事中,也可看出裴家先祖的荣衰。裴晋公平定淮西后,唐宪宗亲诏韩愈撰文,记述平叛大捷。在战争中曾任行军司马的韩愈根据所见所闻,如实写了平叛过程,自然对作为主帅的裴度着墨较多。不想惹恼了争功心切的皇亲国戚,平叛中的先锋官李朔,一纸御状告到了宪宗那里,于是,《平淮西碑》被砸,并命一个叫段文昌的文人重写平叛淮西战争经过。然而,韩愈撰文的碑虽被毁,文章却流传了下来。

  到了宋代,蔡州知府陈王向又令人选石,重刻韩愈文。至清代,这块重立起的碑也早已随着多次兵燹之灾不复存在。一直到咸丰元年,光禄大夫,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祁隽藻让《平淮西碑》再一次立起来。在裴氏后大的敦请下,祁隽藻欣然命笔,重书韩文。祁隽藻用了碑石中少见的大楷,集颜、欧、柳、赵这一体,字大如拳,运笔流畅,气势磅礴,苍劲有力。许多方家看后,认为此碑史、文、书、刻俱为世罕见,故此碑又称“四绝碑”。单这三通碑,已足以让现在简陋的裴晋公祠熠熠生辉。

来源:海城消息通讯网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开云体育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